close

某次與一個老朋友閒聊,談到快樂的感覺這種奇怪的話題。

我說:年屆半生不熟的年紀,經歷了一些事,看過一些人,人就變的圓滑世故而複雜了。有時連自己都無法正確地解讀自己內心真爭的情緒。就像我在工作場合工作,場面話說多了,便不覺得自己是在說場面話。在放聲大笑時,其實並不很確定自己是處於一種快樂的狀態。

聽完我的困惑牢騷,朋友轉述了一個俄國戲劇大師說過的話:揣摩角色有兩種方法:一是由內而外,一是由外而內。」

「譬如
,要演活妓女這個角色,『由內而外』的方式,是催眠自己說服自己由衷相信自己是個妓女,然後我們的舉止談吐及打扮便會非常妓女『由外而內』的方式則是學妓女說話的口氣,妖媚的眼神,裸露的打扮,放蕩的笑聲,走路的姿勢.....,久而久之,我們便跟妓女沒什麼差別了。

朋友接著說:「讓自己快樂也是一樣的道理,你可以催眠自己說服自己,由衷地相信自己是快樂的人,久而久之,你就會成為眾人眼中快樂的小天使;另一個方法則是讓改變自己的外表,讓自己有自信,改變生活的環境,讓自己與快樂的人為伍,強迫自己不準哭只能笑,做些會讓自己快樂的改變,最後,自然而然就會成為快樂的人。雖然做法南轅北轍,但目標一致,殊途同歸。」

這一番項繞口令般的「妓女理論」
,讓我聽的入神,可又覺得有些似是而非

「真的」快樂和「覺得」自己是快樂的人到底有什麼差別?或許,不要過於偏執的鑽研「快樂的真假」的邏輯,才識快樂的開始吧!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節錄自自由時報/橘色思路◎小米飛飛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yuhsang533 的頭像
    yuhsang533

    思緒分岔

    yuhsang5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